海南首次反腐倡廉展的警示

发布日期:2008-06-19 发布来源:中国廉政文化网 阅读量:2,875次

[图片说明]:这样的椅子坐不得

 

  海南省首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共展出109起职务犯罪案件,其中,全国省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7件,海南省直属机关厅局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2件,海南省市(县)委书记、市(县)长违纪违法案件8件。除了这些中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外,还展出海南省直属机关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1件、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6件、市县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8件、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7件。

  展览开幕时,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一起敲响了反腐倡廉警钟。卫留成语重心长地告诫全省党员干部:“一个干部因腐败而倒下,不仅仅毁了自己,害了家庭,而且也损害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1 “立体漫画”寓意深刻

  记者注意到,这次展览除了具体的案例展板外,主办方还别出心裁,以主题“立体漫画”的形式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这些“立体漫画”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第一个“立体漫画”的造型是一把只剩下一条腿的椅子,椅子的另外三条腿分别被一只高脚杯、一只穿着红色高跟鞋的美女的脚和一大摞钞票所代替,椅子上醒目地写着“勿坐”!而爬上这把椅子的阶梯上依次写着“奢望、贪婪、悔恨”。第二个“立体漫画”的造型是一个官员背靠背地坐在两把椅子上,一边是他手拿大印替人办事进行权钱交易,另一边是他面对一副冰冷的手铐和一纸逮捕证瘫软在椅子上。第三个“立体漫画”的造型是四把高悬半空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分别直指底下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色交易、买官卖官”四个洞口。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每一起案件都是一面镜子,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揽镜自照,心灵深处有所触动,自我警示,引以为戒。”海南省纪委常委、省纪委监察厅新闻发言人苏贵昌说。

  这样的椅子坐不得

  2 谢明中用19个密码箱装赃款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1998年至2007年,中央纪委共在海南省查处违纪违法的省级领导干部6人,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2749件,处分违纪党员8632人,其中地厅级干部102人、县处级干部511人。

  这次教育展上的许多案例,依然令人记忆犹新。

  他们中,有曾经身居要职的海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东方市委原书记戚火贵。他大搞权钱交易,受贿1300余万元,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在狱中曾经这样忏悔:“看到别人都有钱,自己在岗位上没有钱,思想上受到一些影响,有些人上门送红包,这些钱也可以说有些是民脂民膏,但我没有真正做到抵制金钱的腐蚀,放松了思想上的改造,所以慢慢地就把钱看重了,经不起诱惑,被这个糖衣炮弹腐蚀,慢慢地放松了这方面的改造,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们中,有曾在海南政坛、企业界显赫一时的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党委书记,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刘连琏。她敛财数百万元,被一审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他们中,还有海南省工商局原局长马招德。他利用职权大肆受贿90余万元,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在审判当天,马招德发出了忏悔:“我是一个归侨,从小沐浴在祖国的怀抱,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了一名领导干部,我没有珍惜这个荣誉,反而把党和人民给自己的权力用来谋取个人私利,获取不义之财,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们中,还有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荣誉、“光环”散尽现原形的年轻干部——屯昌县工商局原局长吴岩。他侵吞公款42万余元,向马招德行贿20余万元,被法院以贪污罪、行贿罪判处无期徒刑。

  ……

  整个展厅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海南省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受贿案。这个展台最大,参观的人也最多。展台上谢明中19个藏匿赃款的密码箱让观众触目惊心。展览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谢明中的犯罪轨迹:28岁正处级、33岁副厅级、38岁正厅级,连续三届海南省委委员,曾被认为是海南政坛的一颗“新星”。谢明中案是海南省迄今为止查办的涉案金额最高的领导干部腐败案。海南省纪委查明,谢明中转移藏匿的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约2500余万元,另外有金银首饰物品17件。今年4月21日,谢明中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由于谢明中已涉嫌犯罪,海南省纪委已将该案移送海南省检察机关。谢明中在被“双规”后说:“到文昌后,我大权独揽,以党代政,一人说了算,私欲无限膨胀,把党的宗旨丢到脑后,工作之余,思想大多进入了敛收钱财后喜悦的海洋……一个一个地收,一万一万地攒,终于使自己从一名正厅级党员领导干部,蜕化为一名腐败分子,是‘贪欲’让我走上犯罪道路。”

  3 观众留言吐心声

  海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向社会免费开放,吸引了上万名干部群众前来参观。记者看到,在警示案例展台前,更是人头攒动。在受到震撼的同时,许多人也在思考着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话题:如何吸取教训拒腐防变?

  “这次展览首先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海口市政府一位干部在观展时这样说。一些海南省直属机关干部在谢明中受贿案的展板前,驻足许久,望着这位昔日的领导和同事、今天的罪人,他们的心情无法平静。

  “今天是书记、县长、局长,明天就可能成为罪人。这并非危言耸听,掌权者每时每刻都是‘糖弹’进攻的目标!廉洁自律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一位参观者如是说。

  在所有参展的物品中,谢明中用来装赃款的箱子和受贿名表等赃物格外受人关注。一位参观者指着其中一张镶满钻石的名表照片数起了手表上钻石的颗数,并感叹道:“太恐怖了,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一位中年妇女惊呼:“天啊,这个贪官太可恶了,贪的钱堆得像稻草堆,太让人痛心了。”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人站在播放谢明中案的电视前沉思。这位姓卢的老人是文昌人。从报纸上得知展览谢明中赃物的消息后,他和老伴特地赶来参观。老人说:“这个展览非常好,给后人一个教训。拿老百姓的钱自己花,这些贪官太可恶了。”

  海口市纪委领导观展后深受启发,要求全市各单位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参观这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接受教育,切实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

  一块块展板,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案例,为人们留下了“前车之鉴”。它用鲜活的事例提醒人们:腐败这只“恶狼”会咬断一个人的咽喉!不自律,必自毁!面对这“前车之鉴”,不少领导干部进一步懂得了防微杜渐是何等的重要。他们纷纷在留言本上吐露心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人教训,终生铭记。”“要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挣钱,老老实实做人。”“权、钱、色,三道关,一关失守,关关失守,铸成终生恨。”

  正因为“前车之鉴”能使后人不再“重蹈覆辙”,所以这次展览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青睐,成了廉政教育的“大课堂”。

  4 众说“一把手”腐败

  这次展览的案件中,有相当数量的腐败分子曾是党政“一把手”。对此,海南省纪委常委、省纪委监察厅新闻发言人苏贵昌说:“‘一把手’腐败问题已经引起了海南省委的高度重视……省纪委今年开展的对党内监督条例等监督制度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和‘制度执行检查年’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海南省工商局一位姓郭的处级干部说:“在一个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作用最大的是‘一把手’,‘一把手’怎样运作手握的大权,事关党组织的健康、企业的兴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单位‘一把手’腐败问题也愈显突出。这次展出的绝大部分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多是“一把手”就很说明问题。因此,加强对‘一把手’腐败原因的调查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加大预防力度显得非常重要。”

  海口市检察院一位检察官分析“一把手”腐败的客观原因时说:“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还不到位,存在着上级对下级监督太远、下级对上级监督太难、同级监督太软、法纪监督太晚的状况。”

  有专家分析认为,海南省的一些县级市和县的市(县)委书记,一般都享受副厅级或正厅级待遇,他们中有的人从省直单位下派时便是正、副厅级。当地的法纪监督部门,对他们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很难落实到位。试想,一个处级的市(县)纪委书记或检察长如何去监督一个厅级的市(县)委书记?这种干部配备的不合理、权力的不对等,是造成“一把手”腐败的重要原因。

  5 预防盯紧“一把手”

  “一把手”腐败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势必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解决“一把手”腐败问题刻不容缓,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大预防力度。

  构筑预防“一把手”腐败的制度防线。海南省检察院一位姓邢的检察官认为,构筑预防“一把手”腐败的制度体系,必须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权力领域和环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和创新,围绕人权、财权、物权运行的关键环节,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要坚持权力对等的原则,配备任用“一把手”。建立健全科学的“一把手”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坚决防止使用带“病”干部,如发现此类情况,必须追究用人部门领导的连带责任。

  构筑防止“一把手”腐败的监管防线。海南《法制时报》一位姓曹的记者认为,防止“一把手”腐败,一是需要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内六大监督主体的作用,强化权力对等,改变“一把手”权力无人敢监督的现状。改变同级监督难的问题,以权力监督权力。二是需要强化法律监督,切实把“一把手”从政情况置于法律监督之下。三是需要强化民主监督,建立重大情况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制度,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四是需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进一步整合舆论监督资源,发挥舆论监督应有的作用。

  尽快落实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财产申报制度。海南省邮政局报刊发行局的王先生认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隐性收入相当大,要解决这类问题,应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尽快实行财产申报制度。一旦发现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或所拥有的财产与其合法收入不相符合,而该“一把手”又不能说明正当来源时,必须依法查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

  加大对“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海口市秀英区检察院一位检察官认为,从这次展览展出的案例不难发现,当前,“一把手”腐败问题呈易发态势,必须坚决克服“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做到从严执纪、严肃执法、严惩腐败。要重点查办“一把手”腐败案件,实行重处重罚,使其不敢以身试法。此外,加大腐败的成本和风险,健全执法执纪办案机制,推行办案工作责任制、查否案件审理复核制,保证涉及“一把手”的案件都能查深查透,一查到底,予以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