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天路”修到家乡

发布日期:2007-10-29 发布来源:凉山日报 阅读量:11,961次

——冕宁县全力支持雅西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有这样一条路,她开启山林贯通南北。

有这样一条路,她破除封闭带来幸福。

她,披着霞光、映着祥云;她,就是雅西高速公路,一条凉山、冕宁老百姓心目中的“天路”。

虽名为雅西,可由于西昌到冕宁县泸沽镇的高速公路业已贯通,雅西高速在凉山境内真的需要建设的,只是冕宁境内的 69公里 9月5日 ,记者来到冕宁,亲手去撩拨“天路”神秘的面纱。

 

“县领导没说一句大话”

9月5日 ,当记者在冕宁县政府办公室,翻开冕宁县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时,感受到的是惊讶和叹服。在这份名单里,有挂帅的县委书记、县长,有分管细抓的交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移民办等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有8个相关乡镇的书记、乡长。领导小组下面又设有8个协调服务组,在这里甚至能找到村、组干部和普通职工的名字。

县政府办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雅西高速公路开工以来,县上就把她作为今年的五件大事之一,重点抓好。事无巨细,自上而下人人有分工,为的就是全力服务高速路,争取早日建成这条幸福路。”陪同采访的雅西高速公路冕宁片区工作人员插话道:“是啊,冕宁县委、政府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开工以来,县党政领导没在任何场合讲过一句大话、空话,而做的都是实事。”

在这位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会议记录本里,记下的都是冕宁段高速公路开工以来,县上为解决、协调和高速公路建设有关事宜而举行的会议情况。在这大大小小数十个会议里面,有研究征地拆迁工作的,也有研究针对建设队伍的服务措施的。政府办工作人员说,县委、政府对高速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态度都是有了问题就协商、解决,不拖沓、不推诿,全力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我真的很感动” 

截至 8月28日 ,已兑付被征用土地补偿款5136.29万元。涉及土地征用农户2440户,土地面积2738亩。这是县国土资源局为建设雅西高速交出的一份优秀的“答卷”。面对成绩,冕宁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朱国政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我真的很感动。”

一项工程要破土动工,土地批文是关键,没有它施工单位是不能开工的。像雅西高速公路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庞大工程,土地批文需由当地国土、林业、移民等部门整理形成报件之后,层层上报,最后经国家相关部委审批通过才能下达。

2006年火把节前夕,县国土资源局开始了管辖范围内被占用土地情况报件的整理工作。这一个报件,按照规定共计要准备材料28个,做成一式9份分别要层层上报县、州、省、中央,为了给高速公路的建设服好务,国土资源局调集精兵强将,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

报件整理工作的收尾阶段,正好赶上了火把节,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办?“放弃休息,继续干!”朱国政一声令下,却难倒了1个人:她就是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杨燕妮。由于长达一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挺到这时,杨燕妮病倒了。要交接剩下为数不多的工作,无疑会浪费报件完成的时间。朱国政只给了杨燕妮一句话:“白天去输液,晚上熬夜也要把手上的事情干出来!”就这样,在全局上下不分昼夜、不计报酬地努力下,报件在火把节的那一晚完成了!就在第二天的凌晨1点钟,国土资源局的同志扣开了县政府王庆芳家的大门,请她取出公章盖上,将报件连夜送走。

故事,还有很多。朱国政轻轻摇着头说:“其实,我内心很心疼他们。”

今年3月,一张珍贵的土地批文从遥远的北京,来到了雅西高速公路冕宁片区指挥部的施工人员手中。雅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冕宁片区毛旭东副处长激动地说:“雅西高速公路冕宁段工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冕宁县委、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排忧解难,我们会一事无成。”

“等着高速公路修通了,发展旅游、工业强县……什么都好办了!我到时候要自驾车跑趟成都,亲身感受这条凉山、冕宁的‘天路’。”望着窗外,朱国政一脸憧憬。

 

“把幸福路建设好”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倾心尽力,雅西高速指挥部也充分地与当地进行协调、衔接。施工队伍也陆续进场,施工人员们摩拳擦掌,只待万事俱备,便放开手脚,书写凉山交通的新篇章。

另外,林业方面,林地占用的的实物调查已经结束,并进行了公示,所涉及的补偿金额,冕宁县已经与雅西高速指挥部进行联系,逐步进行兑付。移民方面,经调查,高速公路建设占用宅基地涉及1000余户,已经上报相关部门,等待资金到位进行兑付。

眼看高速公路的建设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按耐不住心中喜悦的不仅是凉山、冕宁的老百姓,作为高速公路的建设者,雅西高速公路指挥部冕宁片区负责人许建杰、毛旭东都豪情满怀地说:“感谢冕宁的干部群众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又好又快的把这条幸福路建设好!”

采访结束,记者也非常激动,除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国土、交通、林业、移民、公安等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为雅西高速公路建设优化服务的故事太多了,可歌可泣,记者将继续关注整个建设过程,继续将他们的故事向读者一一道来。